社区搭台传薪火,宣讲润心筑信仰 ——“信马铸魂”理论宣讲团走进迎江社区开展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宣讲

发布时间:2025-09-27 资料来源:

继成都玉林中学首讲之后,9月26日下午,学院“信马铸魂”理论宣讲团再度启程,联合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迎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开展传承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主题宣讲的第二场活动。此次宣讲聚焦社区居民群体,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与百姓生活、社区发展相结合。团队成员赵俊菲、卿玉莹、朱良艳、覃晓霞参与此次活动,赵俊菲担任主讲人。

打破“谈辐色变”:辐射就在身边,安全有章可循

“辐射不是‘洪水猛兽’,它以粒子形式传播能量,就像太阳每天向我们传递光和热一样常见。”活动伊始,赵俊菲以“生活中的辐射”为开篇,通过图文对比,让居民清晰看到辐射的“双重来源”:天然辐射无处不在,从宇宙射线、大地辐射,到人体自身含有的钾-40、日常食用的食物,甚至居住的砖房,都存在微量辐射;针对居民关心的“辐射监管”问题,赵俊菲展示了环境监测体系图:从独立监督站的专业监测,到企业内部的监测探头、外部的固定监测点,再到定期的取样分析,多重监管手段形成防护网,让居民直观感受到“看不见的辐射”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中,进一步打消了安全顾虑。

核技术“多点开花”:从工业农业到民生医疗,赋能美好生活

“核技术不只是‘造原子弹’,它早已走进我们的衣食住行。”在核技术应用环节,赵俊菲通过案例展示,让居民看到核技术的“另一面”,无论在工业领域、农业领域还是医疗领域,核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,而在安保领域、环境领域等民生场景中,核技术的应用同样亮眼,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,居民们也认识到原来我们每天享受的便利,背后都有核技术的支撑,对高科技产品有了更接地气的认知。

核工业砥砺前行:从“两弹一星”到“华龙一号”,彰显大国担当

宣讲的最后,赵俊菲将视角转向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精神传承,她介绍到,“60年来,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,经历了从军工到军民融合的转变,建成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。”从“两弹一星”的惊天伟业,到如今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,中国核工业始终以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的精神攻坚克难。“从‘两弹一星’到‘华龙一号’,变的是技术水平,不变的是科研人员‘为国奉献’的初心。”赵俊菲结合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内容,也呼吁居民传承这份精神,关注国家科技发展,共同为美好生活努力。

此次宣讲团走进迎江社区,是理论宣讲从校园到社区的延伸,也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从历史到现实的落地,通过科普核辐射知识与核技术应用,让专业的核知识变得通俗易懂,既破除了居民们的认知误区,又展现了核技术的价值与核工业的成就,激发了听众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认同与支持,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素养。

关闭